首页散文优美散文
文章内容页

年过四十

  • 作者: 三子四以
  • 来源: 励志故事
  • 发表于2017-11-27 00:00:00
  • 被阅读
  • 前几日,因为孩子不肯多吃蔬菜该如何教育的问题,在饭桌上和父亲争论了几句。我自主张严加管教甚至是施以相应惩罚。老爷子爱孙心切,以凡事都有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为由替儿子抵挡。听着父亲渐高的嗓门,我也只好偃旗息鼓,默不作声,低头扒饭。原本饭余,祖孙三代的闲聊,也没了心情,早早拖上妻儿回自个家去了,路上仍心有不甘的对爱人道:怪不得都说隔代亲,小时父亲在教育上对我的严苛,怎么在孙子的身上就变成了温和,甚至是妥协呢?

    翌日,送完孩子上学,离上班时间尚早,在单位附近的体育公园里正闲走,裤子口袋里传来微信的提示音,摸出来一看,是母亲发来的消息:儿子,老的老矣,小的又青又涩,你只有耐心、宽心。首先学会保全自己,而后一个一个直面问题。

    看罢,心头不禁一暖。知道是母亲的安慰,怕我生闷气。小时候的我几乎从不和父亲顶嘴,不管是不是迫于他的威严而不敢顶嘴,还是温和的性格使然,对于他的要求和意见,即便有不同想法,我也一律遵照执行,在亲朋的眼中是个标准的听话孩子。如今成家立业了,有了教育自己孩子的权利,渐渐也有了点“脾气”,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和父亲意见相左时,偶尔也会据理力争,“稍示反抗”。每逢类似“争端”,母亲便扮演起“特使”的角色,“游走”于一对父子间,劝说老伴不要太固执,劝慰儿子也别太心急。母亲的良苦用心,做儿子的我又岂会不明白?

    母亲的柔荑在岁月的劳作里变得不再好看,父亲如飞的健步如今已变得渐渐沉缓,突然间感慨,在父母眼中仍是孩子的我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四十几岁的我,又应该懂得些什么?又该有怎样的人生情怀?

    四十几岁的人,应该更懂得如何去孝顺父母了。父母这一代人受的磨砺已够多了,他们曾经历过自然灾害的天灾,也曾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祸。当他们不再年轻、渐渐老去,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一种悲哀,善待、孝顺他们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良心。他们根本就不在乎你是否给他们带来荣华,你只要耐心地听他们讲讲年轻时的故事,他们就很满足了。两代人之间,总会有些代沟,总会有些不同意见,但亲情却永远不可疏离。作为子女,对老去的他们多些理解和忍让,让他们的夕阳红起来,我们的心也就会变得更加宽暖。

    四十几岁的人,应该更懂得家的味道。家是一个空间,我们把希望和爱连同自己放了进去。无论你走到哪里,那个空间和空间里的人都会是你的牵挂。家就像是一处绿洲,如果流失了情与爱,再草木茂盛,也会化成一片沙漠。正因为红尘有爱,再穷的家、再苦的生活,也会变成生命的乐园。四十几岁的人开始变得恋家,应酬能推就推,要说山珍海味没有味道,那是扯淡,可是经常不回家吃饭,苦得是妻儿相对,少了饭桌上一家三口的温馨。家里的粗茶淡饭,自然无法与酒楼的菜匹敌,但是这粗茶淡饭,真的不粗,真的不淡。因为宁静的灯光下,没有了喧哗中的浮躁,有的是轻轻松松、无拘无束;因为你吃到的是踏实的团聚、吃到的是温馨的气氛、吃到的是幸福的情感。人生充满着竞争,有时你可能打赢了几场阵仗,有时你又难免丢盔弃甲,倦了、累了、心灵受伤流血了,就请回家吧。家永远都会与你同哭同歌,家永远是你最后的阵地和安歇的港湾,可任你泪水长流,可让你安然释怀。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寒冷的冬夜,挟一路风尘的你,穿过那孤独的路灯,轻轻地按响家的门铃。

    四十几岁的人,应该更懂得什么叫人生修炼。修炼的学问真可谓博大精深,父母只教了你点皮毛、大学里又没这课程、同事毕竟还隔着层肚皮,唯靠自己摔打滚爬,用鼻青脸肿作学费,学到那么点混迹于人堆的学问。二十岁、三十岁的人或许还可以用“我还年轻”、“来日方长”之类的话搪塞自己,四十几岁的人却不好意思如此说了,需要你明白的你应该明白了,你没明白的别人已经明白了。没什么好掩饰的了,也没有什么退路可言了。此时的辛苦、冷暖依旧要继续,跌倒了,也只能爬起来,拍拍衣衫、掸掸尘土,然后回到人堆里继续冲杀。这种修炼也永远不会了结,你也别想着逃避,若换个角度说,活得太轻松,你就会变得无聊,有时无聊也会是一种沉重。

    四十多岁的我,观人生如瀑,在最后一泻前,注定一生都要在峭立的山岩上经磨历劫和奔波。站在瀑底仰望,那前仆后继跌落下的水,正倾其所有,以逞一搏。在经历了从襁褓时代至烂漫少年、从青春憧憬至初涉人世,生命成熟期的我,也想像那瀑布一样,奔雷惊涛、云水翻卷、震山撼谷、摄人心魄,让生命放射出灿烂的光华,哪怕最后在半空中化作那漫天飞舞的美丽银花。或许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甚至是胡思乱想,我也许根本就无法创造这辉煌,就像我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鸟儿都会飞翔,也不是所有的花都在夏季开放。但我知道,大海在等待,等待每一条河流。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那片海,心中的涓涓细流终会流向它的怀抱。在这世间,人难免会惑于名与利的追逐,其实名与利只不过是个盛水的容器,里面装的却是我们的修养和品性。华贵的夜光杯里倒的未必就是那葡萄美酒,也有可能只是一杯浑浊的水。粗糙的瓷盏中盛的不一定就是白开水,却有可能是闷的一盏极品龙井。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何以自救?唯人淡如菊,别再疲于奔命,你应该活得从容,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曾年少轻狂、都曾蹉跎了岁月、都曾透支了青春。你需要明白,事业有成时,别忘了那个一直在支撑你一切的身体。事业无成时,那就请你让自己活得更健康、更淡定。

    四十多岁的我,渐甘于平淡,做个小人物。也曾于梦中幻想着自己的非凡和有所作为,然而醒来时却发现这美好愿望投了我这么个凡胎。既不能于社会上成为那顶天立地的人物,那就做好一个凡胎该做的事吧。每日按时打卡、准点上下班,只为那微薄的薪水,用以滋润那个微若尘埃、于我却是一个世界的——家。你说我不求上进可以,你批评我偷懒也可以,但你若要说我消极,我就不干了。对于浮生这二字,我想过了四十的人都有份吧,若不讲空话大话,不作官腔,又岂可用“积极”、“消极”来轻率的褒贬人生。渐渐的,我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奢望,但我却永远活在希望之中,有时为了这希望,甘愿受些艰苦与磨难。很喜欢卞之琳老先生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生命中正是有了互为风景的各色人等,才显得多姿多彩。我渐渐习惯在那滚滚的人潮里被裹挟着前行,看看别人,被别人看看,只要不停滞便行。

    四十多岁的我,开始懂得欣赏那如季的岁月。春天是葱茏的,夏天是繁盛的,秋天是斑斓的,冬天是纯净的。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美,谁也模仿不了谁,谁也不必羡慕谁。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孩童展现稚嫩的美,青年拥有健旺的美,中年获得成熟的美,老年自有淡然自如的美。任其自然,到了哪个季节我们就去享受哪个季节的美,不模仿更不勉强。月光似水,静影沉璧,唱一曲感动自己的歌、吟一首浪漫自己的诗、写一个平静自己的字、画一幅沉醉自己的画,努力将自己活在时光之外。岁月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你只有一生。人淡如菊的境界自不可多得,惟愿此生充实而幸福。

    余光中说过,希望自己有九条命。除了本命,一条命专门应付现实生活;一条命留在老宅陪伴父亲和岳母;一条命用来做丈夫和父亲;一条命用来做朋友;一条命用来读书;一条命用来写作;一条命用来旅行;最后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来人往。九条命我是断不敢奢望的,给我三条命足矣。一条命是给父母准备的,一条命是为了妻儿幸福的,还有一条命是我自己的,我喜欢坐在夕阳下,泡一壶暖心的茶,与岁月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