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散文经典散文
文章内容页

诀别般地送别

  • 作者: 职场励志
  • 来源: 网络来源
  • 发表于2012-08-03 21:26:00
  • 被阅读
  • 在图书馆上书时,无意中看到书架上的一本书,其名曰《十八相送》。作者,苏童,不晓;内容,亦不知道,按照它所在的书架,应该是一些关于青春故事的散文吧。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了,我只喜欢这个书名。“十八相送”,仅四个字,简单而深沉,足以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一幅无以言说的送别图景了。

    “君自保重,我心送你三十里。”语出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据说,王夫之宴请远方来客,宴罢友人归去。其时王夫之病体难持,无法远相送,在家门口对友人说了上述一句话。待友人复返取遗漏之物时,发现王夫之仍立于家门口,心里算着友人离去的里程呢!这个故事,我是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当时,就特别的感动心戚,有一种久违的温暖扑面而来,舒服得直想流泪。那一句话,那一种举动,诠释了送别的最高境界——心送。“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但是,心中的送别却可以绵延千万里,穿越时空界限,抵达生命的尽头。

    自古多情伤离别呵!谈及送别,最先想到的,还是古色古香的古人之送别诗词歌赋。最壮烈者,生死之送别也,有易水旁,风萧萧,高渐离鼓歌“壮士之一去不复返”于荆轲;兵围垓下,四面楚歌,霸王别虞姬,剑起剑落,香消玉殒,空留“虞姬虞姬,奈若何?”最凄美者,心上人之送别也,有柳永的“兰舟催发”之下,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西厢记》中,张生别莺莺上京赶考,莺莺不舍:“恨分别得早,恨相见得迟。”是壮烈也好,是凄美也罢,它们总能穿越千年的历史,触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引起共鸣。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送君千里征战沙场出生入死相见无期般的诀别,抑或是辞乡出外游学赴考远调任职虽归期未定然总有再会之日般的暂别,在古人看来,都是摧心的。说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什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哟,那只是少数人的豪迈壮阔之言。纵使心中千般不舍万般不愿,纵使肝肠寸断泪已成冰,也定不在歧路沾巾,只为给远行之人一个安心。是的,总是这样的,不能相伴同行携手共进时,就好好地活着,即使是压抑着,也要让他们少些担心,就算牵挂起来也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挥手与挥泪,一样的深情,一样的令人动容。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所以,天下就有了免不去躲不掉的送别。儿女别双亲,妻别夫,手足之别,朋友之别,一个人,一辈子,一定会遇上或多或少或这或那的离别。在送别与被送别之间转换,在送别主角与旁观送别之间变化,生活至今,我是对送别有了切身的体验并由此而产生了一种敬畏。是的,我敬畏着每一场送别,敬的是送别时人们撼天动地的真情流露,畏的是送别后那种“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的时空沧桑。终究是怕了世事难料的真理。有多少人会想到今日一别竟成永别?又有多少人在永别突然降临时,空余遗恨?

    敬畏送别吧,就像敬畏生命一样。敬畏送别,就要在珍惜每一次相聚的同时,也珍惜每一次的送别。说得危言耸听点,就是把每次送别都当成是诀别般,珍视。作家池莉曾在一篇散文中说,“我开始倾听,看不见的地方,那铁轨的絮语,它在悼念那无数次在时间上不可逆转的别离。去年的别离,前年的别离,前生的别离与今世的别离,都是不可逆转朝死亡走去。”把送别当成诀别,不是要上演呼天抢地泣不成声死活不舍,而是心有灵犀心照不宣心意相通,不管是我送你还是你送我,都能让对方真切感受到送别之人的在乎与牵挂。

    珍惜每一次的送别吧,该释放的情感就尽情释放,酣畅淋漓痛痛快快,不留一丝遗憾;该压抑的总要忍住,让爱静静弥漫,纤尘不染朴实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