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散文优美散文
文章内容页

我的苏州情结

  • 作者: kwhhua
  • 来源: 网络来源
  • 发表于2015-04-25 19:11:00
  • 被阅读
  • 我的苏州情结

    2015年4月25日晚7:08于中天新村家里 老康

    与此同时,我们的苏州城,却悄悄地过了自己2500周年的生日。时间之长,简直有点让人发晕。

    入夜,苏州人穿过2500年的街道,回到家里,观看美国和澳大利亚国庆的电视转播。窗外,古城门藤葛垂垂,虎丘塔隐入夜空。

    在清理河道,说要变成东方的威尼斯。这些河道船楫如梭的时候,威尼斯还是荒原一片。

    苏州是我常去之地。海内美景多得是,唯苏州,能给我一种真正的休憩。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和慰藉。现实生活常常搅得人心志烦乱,那么,苏州无数的古迹会让你熨帖着历史走一定情怀。有古迹必有题咏,大多是古代文人超迈的感叹,读一读,那种鸟瞰历史的达观又能把你心头的皱折慰抚得平平展展。看得多了,也便知道,这些文人大多也是到这里休憩来的。他们不想在这儿创建伟业,但在事成事败之后,却愿意到这里来走走。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后院,我有时不禁感叹,苏州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不公平的。历来很有一些人,在这里吃饱了,玩足了,风雅够了,回去就写鄙薄苏州的文字。京城史官的眼光,更是很少在苏州停驻。直到近代,吴侬软语与玩物丧志同义。

    理由是简明的:苏州缺少金陵王气。这里没有森然殿阙,只有园林。这里摆不开战场,徒造了几座城门。这里的曲卷通不过堂皇的官轿,这里的民风不崇拜肃杀的禁令。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这里的书法过于流利,这里的绘画不够苍凉遒劲,这里的诗歌缺少易水壮士低哑的喉音。

    于是,苏州,背负着种种罪名,默默地端坐着,迎来送往,安分度日。却也不愿重整衣冠,去领受那份王气。反正已经老了,去吃那种追随之苦作甚?

    这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散文的描述,文题是“白发苏州”。4月20日,我跟随学生回来,理应也要写点东西,留下点什么,带回了百十张照片,也算可以,但是徒弟说,像素不高,照片上的人缺少神韵,其实那天感冒,头疼,发烧,没神。就派那样,人后面的背景,假山池沼,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小桥复廊等也很模糊,糟踏了风景,大跌眼睛。

    我本人无足轻重,本就是凡夫俗子,只要像个人样就行,可是对于2500多年的古老的苏州,号称“东方威尼斯”。不能就这样算了,还是写一点东西吧。

    第一次踏进苏州,怀揣着希望和梦想,进了古老的名校-----苏州大学,坐着大巴,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早晨6:30的车子,行程5个多小时,如果中途堵车严重,还要延长。中午到达苏州后,那初中时学的一首诗 :《送人游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 一作:水巷)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会被眼前的美景唤起,大概是晚唐诗人杜荀鹤写的。

    苏州它以其曲径通幽, 亭台楼阁,假山流水为建园主体, 再用苍松翠柏,竹林苔障,林木花卉映衬,呈现出一副自然的图画,走在这些园林,真的不得不让人钦佩那些建设园林的大师们。从“拙政园”“网狮园”“狮子林”“沧浪亭”几乎都是一样的风格,但又略显不同。记得去“沧浪亭”那天时值春季最好的时节,一进园子就是满眼的绿色,一座假山将你的眼球全部吸引,真是开门见山的感觉,沧浪亭离苏大不远,有时晚上,相约好友,坐在回廊中,吹着夜里河面的习习凉风,听着茶座包间里的吴侬软语,听着苏州的老艺人的曲曲评弹,忘却回归的路,沉醉在美好的夜里。

    那时,我喜欢沿着十梓街向西走,两旁高大的行道树,大多是梧桐,虬龙苍劲的枝干,加上茂密的硕大叶片,把街道变为了阴凉的绿色长廊;脚下碎砖和鹅卵石铺就的人行道,硌着你的脚,痒痒的酥酥的;青砖白墙小瓦屋,瓦楞的缝隙处,还有几茎叫不出名字的草;街道两边,是各种各样的苏州小吃,油炸烹炒,忙得不亦乐乎!

    倘若走走小巷,家家关门闭户,小巷寂寥悠长,幽深曲折,能听到鞋底与地面的磨擦声,爬山虎会爬满整个雪白的墙面,高大的院墙里,会探出一两朵紫藤花,院里花香怡人。可以想:多少家的绣娘此时正静静地纺织幛绒,正在匠心地绣上喜爱的绣花。

    走小巷的好处,还可以饱览苏州的小桥,《天净沙. 秋思》里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江南特有的美景,勾起了多少游子佳人对家的思念,以及不能实现的惆怅悲痛。是的,苏州的小桥,古朴敦厚,历史悠久,像一个白发的老人守候着,并祈盼着苏州的子民过上好日子,桥一般呈弓形,穹窿状,似一道彩虹横跨河的两岸,为什么呢?是为了水面行船。有些桥,桥面由台阶构成,不是平缓的坡。为什么呢?我想,只方便行人走,不方便车辆,这样桥才能年久不坏,造福河道两边的人。

    这次拍摄的照片,确实正如叶圣陶先生《苏州园林》里说的一样,那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从哪个角度,眼前都是一幅图画。这次收获最大的,认识了绣球花,以前没见过,所以在此花前多拍了几张,不知我配不配,没有与绣球花商量,请多包涵,倘若不押韵,不和谐,还请朋友们勿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