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散文散文随笔
文章内容页

为科班生打抱不平

  • 作者: 郭文敏来也
  • 来源: 励志故事
  • 发表于2017-11-20 00:00:00
  • 被阅读
  • 全国各行各业都有科班毕业的,且多数是单位上的骨干,但他们的工资收入却没有顶替或招工招干者多,更不如那些从部队退伍进来的同事。如果算经济账,科班毕业的,则远不及官家子女划得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科班生是大中专毕业的,在专业院校多读了二、三年书,若是补习后参加高考录取者,则较招工或顶替的同事或同仁又要多读一至几年的书。如此一来,他们进单位时肯定年龄相对偏大,但到六十岁退休时,则工龄更短。即:多数科班生的工龄达不到四十年。然而,官家子弟或顶替父母而入者,他们一般只需高中毕业,有的则是初中毕业时就进相关单位参加工作了。

    大中专毕业的科班生,与以上的关系生、顶替生、退伍兵、招工者相对比,不但工资收入少,工龄短等等,但之前所承受的压力也更大。大中专生多数为农家子弟,通过高考去找工作,才是他们的惟一出路,否则,就只能在家作田或去做手艺了。而官家子女却不一样,只高中或初中毕业,就凭其父亲的权力或者关系则可进相应的单位,根本不需花费什么精力去找工作。顶替父母的,当然也不例外,他们也不必付出任何代价就可进其父母原先的单位去工作呢。

    吃商品粮而招工招干进来的,尽管参加了当时全县举行的招生考试,但相对来说,他们的录取率比那些参加高考的科班生低,且题目也容易不少。还有就是部队转业进单位的,尽管他们在当兵时也受了几年的苦,但他们入伍的时间则可以算作其参加工作后的工龄呀。

    最不划算的就是那些大中专学校毕业后进单位的,他们于专业学校多读了二、三年。如果高中毕业第一年没考到的,还要参加补习班进行复读,尤甚者尚需补习几年后才可考取大中专。无论是从经济角度,抑或从精神及压力等方面看,他们与关系生、顶替生、招工者、退伍兵等,都有相当大的区别,最吃亏的就是这些人哦。

    科班生与非科班出身的划算率可以如下顺序来表明:1、官家子弟;2、顶替父母的;3、招工招干者;4、退伍兵;5、科班生。

    由此可见,最吃亏或划不来的就是那些大中出来的科班生。他们不但钱拿得少,而且所花时间或精力比非科班出身的要大得多哟。比如:李某17岁顶替父亲参加工作,至六十岁时,他的工龄达到43年;王某,局长的儿子,16岁参加工作,退休时,工龄44年;刘某,中专毕业,22岁进某单位,退休时,只有38年的工龄。工资奖金等,都是按职务或工龄来拿钱的,在同等职务下,工龄长的,钱也相对拿得多。因科班生后参加工作,比非科班的同龄人工龄要短,且每两年一个工资档次,由高到低,依序类推。所以,科班生与以上非科班进来的就得少拿许多钱了。

    不过嘛,现在刚大学毕业的科班生,听说在大学读书的四年,如今要算作工龄了,就像部队退伍军人一个样。我认为这才是国家实行改制后的正确举措,当兵的保家维国,参军的时间要算工龄;但大学期间是求知的四年,也应算做工龄,如果工作人员没有较高知识,怎么能胜任本职工作呢?让文化低、素质差的人参加工作,就会使任何单位都要倒闭或解散的。旧社会都晓得要提倡:“读书做官论。”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措施。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并且,现在的上等单位,都是招收本科毕业生,还要经过公务员考试合格者,否则,就别想进好单位工作。

    那些官家子女、顶班的、招工者、退伍兵等等,这都是过去的事,已一去不复还,再也不能顺理成章地混进相关单位工作。习总上台后,官家子女想成为正式工,亦难矣。过去靠“父传子甲天下”的现象也没门了,那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作祟思想至今亦不吃香啦。

    过去的科班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待遇也低,但现在的大学生却翻了身,惟考取国家公务员的科班生才有机会进好单位从事工作,所以,读书考大学才是当前人们参加工作的唯一出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