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散文经典散文
文章内容页

前文革时代的祭品――王实味

  • 作者: 中原笔人
  • 来源: 网络来源
  • 发表于2017-12-22 20:40:54
  • 被阅读
  • 前文革时代的祭品——王实味

    戴忠钰

    1947年7月一个月光阴森森的夜晚,在山西兴县一名被押绑的中年知识分子被武装人员押送到破庙后的僻静处,大刀抡起,刀落头落,鲜血狂喷。之后,尸体被扔进一眼枯井,倒入泥土掩盖,从此消失。

    被杀的人的名字今天已经不为人所知。然而,他的死却开启了一幕悲剧,一幕本世纪下半叶知识人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人们以为文革始于1966年5月16日,那仅仅是高潮,一切早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这位被杀戮的书生,是前文革时代的祭品,他叫王实味。凡是对1942年延安整风了解的人无不知道王实味这个名子,

    1925年,王实味考入北京大学。五四运动之后的北京大学,宛如百川归大海,有容乃大。与王实味同班的同学里,有一个将在本世纪文化思想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就是胡风。1926年,王实味在北大四斋创作短篇小说《杨五奶奶》、中篇小说《毁灭的精神》并向《现代评论》投稿,主编陈西滢读完之后,大加赞赏,破例开出30元稿费。在自叙传式的中篇《休息》中,烈焰般的情感与怒涛般的浪潮展露出作者超凡的才华。王实味以稿费维持生活,后来实在无法继续学业,半途不得不休学。1930年开始大量翻译外国文学名著,一共翻译了上百万字,如奥尼尔的《奇异的插曲》、哈代的《还乡记》、都德的《萨夫》、霍普特曼的《珊拿的邪教徒》。他的译文别具一格,有着“蓬勃的人性之热与力”。

    1937年,在抗日的烽火中,王实味奔赴延安,延安是那一代青年人心目中的“灯塔与明灯”。他投入到马列著作的翻译与研究之中,四年内译出两百万字的著作,如《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价格、价值与利润》、两卷半《列宁选集》。由于在文艺和翻译工作上取得突出成就,他被任命为中央研究院特别研究员。

    随着对经典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对延安现实的全面考察,王实味发现了一个历史的特征: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是否可以不择手段而达到目的?在这样的思路下,尖锐的对立产生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否必须以牺牲个体的精神自由为代价?民族的解放,社会的整合是否能与人的解放、国民性的改造统一起来?龙种是何以变成跳蚤的?

    理论家的悲剧缘于理论的尖锐和实践的固执。1942年,延安整风开始。这实际上是15年后那场更大的“阴谋”的预演。2月17日,王实味在《谷雨》杂志发表杂文《政治家、艺术家》,接着又在《解放日报》发表《野百合花》。他承续了鲁迅“改造灵魂”的思想,以及北大精神中最可贵的一面“常与黑暗势力抗战,即使只有自己”。在天上见到了深渊:他批评“歌啭玉堂春,舞回金莲步”的升平气象,批评“衣色三分,食分五等”的等级制度,坚持艺术家的责任是“揭露一切肮脏和黑暗”,从而与“欣欣向荣”的主潮形成激烈的冲突。

    -王实味在延安大概是研读马列原著最深入的“真正的马列主义者”,但是当众多不读马列的马列主义者把他当做“异端”之后,他便成了“反革命茅坑”中的假马列主义者。

    王实味又秉赋了北大的抗争精神,喊出“绝对民主”的口号。他说,作为人格独立的知识者“必须有至大至刚的硬骨头”。对经典理论的爬梳与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使他得出惊世骇俗的结论,“托派理论有些地方是正确的”,“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共产国际应负责”,“斯大林的人性不可爱”。扑面而来的是对王实味暴风骤雨式的批判。在巨大的压力下,王实味被迫检讨自己错误的根源在于“有浓厚的虚无主义倾向”,“小资产阶级病态的忧郁性”和“极端顽强的自以为是”,并说自己“神经确实有些异状”。然而,随着康生等人的介入,批判的性质很快发生改变,由“思想错误”变成“敌我问题”。与王实味有交往的同事、朋友陈传刚、王汝琪夫妇和潘芳、宗铮夫妇也被牵连进来。一个“反党五人集团”产生了。1942年底,王实味被关押,并受到残酷的“逼供信”审讯。1946年底,康生亲自作出王实味是“反革命奸细分子”的结论。1947年3月,胡宗南占领延安,在撤离过程中,保卫部门认为王始终是祸害,因此“根据王的罪恶及表现,实属无法改造,故请示处决批准后,我们于昨夜在兴县将王秘密处死:,:”思想的出格导致生命的终结。

    王实味与胡风、路翎一样,与陈独秀、瞿秋白一样,是诗人,是软弱的、天真的、敏感的、热情的、悲悯的、忧郁的诗人。王实味,这个贫困的农民的儿子,这个辍学的学生,这个爱好文学的青年,这位诗人和思人的惨死,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

    作者简介:戴忠钰,中共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影视评论学会理事。该人先后在《陕西日报》、《西部法制报》、《炎黄文化报》、《陕西农村报》和《西安文理学院报》等报纸上发表小说、散文、论文。在中共陕西省委机关刊物《共产党人》、陕西省委纪检委机关刊物《党风与廉政》、《当代声屏》发表文艺评论、小说、散文。在《当代声屏》杂志发表五集电视剧《命运》。作者根据本人在《党风与廉政》杂志发表的小说《辞职》改编成电视短剧(上下集),由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西安影视评论学会泰勒影视工作室完成拍摄制作,经中共陕西省委纪检委审查通过,并推荐参加中纪委举办的全国(宁波)廉政视频展播活动,该片已由西安电视台播出。在2011年11月获得中共西安市纪委一等奖,2012年11月获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全省高校廉政视频网络新媒体大赛”二等奖。在2014年又完成一部《姑父》(电视单本剧),由中共户县纪委承制。该人在西安文理学院工作期间完成一部反腐倡廉的专题片《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22集电视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