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散文经典散文
文章内容页

秋游于家石头村

  • 作者: 梦桐
  • 来源: 网络来源
  • 发表于2014-09-23 11:06:00
  • 被阅读
  • 初秋的细雨与凄清的黑夜缠绵了整整一个晚上,直到清晨才恋恋不舍得离别。夜色中听着雨落梧桐的声音,不由想到白居易“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诗句,也许正是这样的秋夜,也许正是这样的冷雨,才会让痴情的唐明皇对于杨贵妃的思念愈发地浓烈。相对于春日的晓风柳岸,夏日的莺飞燕舞,万物凋零的秋总会让人联想到韶逝的年华,流水的青春,于是一缕淡淡的忧伤悄然之间浮上心头。

    但当第二天清晨我们走进于家石头村时,惆怅的心绪便一扫而空。我惊讶于这里的天空,湛蓝地如同碧波荡漾的大海,几朵白云慵懒地飘荡在这片被四面青山与绿草包围的小村庄之上,村口大树底下的斜坡上,一条灰黄的花点狗正躺在地上懒洋洋地晒太阳,对于我们热情的召唤,它只不屑地微微抬了一下眼皮便又闭上眼睛接着享受它的日光浴。一大群山羊咩咩的叫着,在牧羊人的吆喝下轻快地向村外跑去,几只活泼的小羊对主人的命令丝毫不理会,不时跑出队伍想偷吃些路边的青草。

    这样的蓝天白云,这样的青山碧草,这样的石头小巷,这样的炊烟犬吠,这样幽静的山村清晨,突然感觉心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似乎明白了于家的后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小山村祖祖辈辈在此定居下来,也许经历了家族大起大落那种刻骨铭心的痛之后,选择平淡与安静便成为于家人唯一的心愿。

    于家石头村建于明成化年间(1468年),明朝的第八任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也是这位皇帝为于谦冤案平反。这是位一生只宠爱一个女人的皇帝,而且是比皇帝大17岁的女人。其实这也是位命苦的皇帝,童年口吃遭受父皇及别人的冷遇,只有在宫女万氏那儿才能找到依赖,也因此在23年的帝王生涯中对万贵妃宠爱至极,纵容她疯狂残害皇家子嗣差点导致无人可继承皇位,即使这样他对万贵妃还是情有独钟,万贵妃死后不多日他便匆匆追随而去。

    五百年后,在这个四面青山包围的洼地上,已经有400多户人家,1600多人在此繁衍生息,当中95%为于氏家族,于家村现在也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历史记载,于家最早由浙江钱塘迁至井陉南峪村,在1468年于谦的长孙于有道因家赤贫,生活难以继续,和三弟于南道带领族人又从南峪迁至这里,二弟于东道留在南岭维持家业。于谦在明朝官至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后世儿孙竟然贫困到生活难以为继,不禁让人感到唏嘘!也许正是由于明朝有着如此一批真正为国为民的清廉官员,才让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苦苦支撑了三百余年。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于家石头村的清凉阁。清凉阁建于万历(1581年),这是一个没有运用任何粘合剂,只用青石搭起的三层建筑,下面两层全由石头垒成,由于谦第七世孙于喜春独自一人历经十六年建成,最上面一层是青砖砌成,由后来人补建,与底下两层风格迥然。没有任何帮手,没有大型机械的帮助,一块块大青石都是于喜春在周边山上开采,然后再背回一块块搭建起来。十六年中的六千多个日日夜夜,他白天外出打工劳作,晚上加班修筑。在一楼的一块石头上,导游指着依稀可见的红色血迹告诉我们,就是在这里他被石头砸伤了手指,不幸染病而亡留下了未完成的事业。在这数不清的黑夜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他一个人的孤独劳作?或许是作为于谦后人的责任感,又或是深藏在于氏家族内心中像石头般一样坚硬的信仰,那就是不甘心、不屈服、不投降。

    对于于谦,相信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那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至今被无数的后人引用,立志明坚。这位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救国家于危难,救民众于水火,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力挽狂澜,面对荣华毫不动摇,遭受迫害誓不低头,用自己六十岁的生命为我们诠释了这首诗的深刻含义。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于谦出生在风景如画的杭州城,十五岁录取为钱塘县的秀才,十七岁写下著名的《石灰吟》,二十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钱塘县生,二十四岁中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外出巡按江西,洗冤昭雪,抗灾救民,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轻信太监王振,带领50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军包围,全军覆没,朱祁镇被也先俘获并扣为人质。在此危难时刻,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

    但让于谦在历史上大放光彩的事还要说北京保卫战。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首领也先以明英宗为人质逼迫明朝投降,于谦和主战派官员在京城一片人心惶惶之时,力排众议,带领仅存的10万余残弱兵士和京城的百姓众志成诚,关闭城门,列队于城门之外迎敌,以背水之战自断后路的气魄击垮了也先的精锐部队,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保住了大明的江山。不可想象,如果没有于谦,中国的历史会不会被改写。

    自古有言:树秀于林风必摧之。于谦的卓著功勋与为人刚正不阿、两袖清风的作风也使他得罪了许多权贵与皇帝身旁之小人。石亨、曹吉祥、徐有贞在帮助英宗成功复辟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杀掉于谦。于是捏造了于谦“意欲迎立外藩”的“谋逆罪”,将于谦拘捕入狱。天顺元年(1457年)正月二十二日,于谦被押往刑场,北京百姓闻之,夹道痛哭,行刑之时,巧逢阴云蔽天,可谓天怒人怨。抄查于谦私宅时,什么值钱的东西和谋逆的罪证也没有查出来,于谦的住室仅遮风雨,四壁萧然,除了书籍之外,家无余资,锦衣卫的兵士见之,不由潸然泪下。保卫了北京,保卫了大明江山的于谦最终没能保住自己。

    其实纵观明朝300年的历史,于谦的悲剧不足为奇。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说道,明朝的忠臣名将想要混个自然死亡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这主要归功于明朝皇帝的特性。他们主要分成两种,一类是往死里干型的,一类是往死里玩型的。比如开国皇帝朱元璋,从放牛娃、讨饭、当和尚的职业开始,一路走上皇帝的宝座,为了不让大权旁落,废除了宰相制度,自己一人身兼国家总统与总理的双重职务,典型的没事找事干型的。比如明末代皇帝崇桢,到他手时明朝已是千疮百孔,满目苍痍,这位年轻的皇帝忧国忧民,生怕老祖宗留下的江山毁在自己手中,衣服打着补丁,饮食粗茶淡饭,连亲近后妃的时间都没有,夜以继日,日以继夜的工作,不到30岁却已是满头白发,典型的鞠躬尽瘁型。这类皇帝由于自己过于勤奋努力,所以总疑心手下不好好工作,有反叛之心,因此经常大开杀戒。像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蓝玉案、空印案几乎杀光了开国功臣和各省的高官,牵连几万人,大多数人都是无辜冤死;像明成祖朱棣对忠于明惠帝朱允玟的名臣方孝孺大开杀戒,竟然创造性的发明出株连十族的刑法,连朋友都得被牵连杀头,妻子女儿被没入军营做军妓永世不得翻身,可谓旷古奇谈;而明崇桢帝时期的大将袁崇焕更是死得悲惨无比,被活活剐了三千刀。因此那会儿的官员见了面不会问:“你吃了吗?今天天气怎样啊?”而是一见面欣喜地说:“噢,你还活着啊!”那个则战战兢兢的回答:“是啊,又多活了一天!”

    明朝的另一类皇帝则潇洒许多,几十年如一日的不上班,大多时间都在吃喝玩乐中度过。像喜欢开商店、玩同性恋,不愿当皇帝愿当将军的豹房皇帝朱厚照;像28年坚决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像只上台当了一个月皇帝就由于沉迷女色暴毙而亡的红丸案男主角明光宗朱常洛;像大字不怎么识但木匠活却做得可以与鲁班媲美,一切统治大权都交给魏公公帮忙的明熹宗朱由校。由于这类皇帝自己不工作,因此大权往往由身边的人代劳,而身边之人多为宫中的男人,太监便成了皇帝职权的代劳者,反正皇帝不喜欢干的活他们正巴不得干呢!所以,我们会发现明朝是一个有名宦官辈出的朝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魏忠贤、刘谨、王振、汪直等宦官等都来自明朝。小人当道,忠臣自然不会有好下场,像杨涟、左光斗、徐达、于谦等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都死的异常悲惨,就连替万历皇帝上了几十年班劳累而死的张居正,虽然在有生之年逃脱了被杀之祸,但他死后却被皇帝满门抄家,家里几十口人被活活饿死,大儿子被逼自缢身亡,儿媳妇高氏“投环求死不得”,复用“茶匕刺其目,血流被面,左目遂枯”。所以说,于谦的悲剧在明朝不是偶然,读完明朝历史你就会深深的替那些忠臣名将凄惨的结局所感叹!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浴血奋战,没有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却倒在自己为之辛苦工作的主人脚下!

    在于家的历史展览厅内,我看到于谦在杭州荷坊街池塘巷故居的一幅照片,黑漆的大门上写有这样的对联:天地为心是真豪杰,圣贤作则乃大丈夫。于谦历经明宣宗、明英宗、明景宗三代皇帝,在宣宗统治时期,他平叛反王心系灾民;明英宗被俘之后他从国家大义出发劝景帝登位;在也先大军兵临城下之际,他忧虑全城百姓之生死,拒也先以英宗为人质投降的条件;在景宗之时,他劝景帝迎回在蒙古作人质的英宗,他心中永远忠于的是大明的江山社稷,他心中永远爱的是天下之穷苦百姓。也许,时间才是最公正的审判员,大浪淘沙,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于是千百年后,在美丽的杭州西湖区三台山麓,我们看到的是,岳飞、于谦墓前世人的崇敬与仰慕,秦桧墓前世人的鄙视与唾弃。

    “滴水映朝阳,一贝观海景”,于家村不仅仅一个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小村落,其实它更像一部明代的史书,透过它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大明朝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在于氏宗祠宽阔的大厅内,四面墙壁上用白色的麻布密密麻麻记载了于家26代人的族谱,就像一棵倒悬的大树,主根在上,枝叶伸展开来,一片的繁花似锦。五百年前,于谦以石头为志践行了自己清廉为民的诺言,五百年后,于家二十六代子孙以石头为基搭建了一座自强不息的王国。这种精神,就像绵绵不绝的长江之水,就如奔腾万里的黄河之魂,已然深深地融入炎黄子孙血脉之中,任凭春夏秋冬,任凭风霜雨雪,永不停息,永远的流淌……

    如今历史的风烟已蓦然散去,多少次晨钟暮鼓悠悠响起,多少回春花秋月不断变幻,许多的人来了又去,许多的缘聚了又散,唯一不变的是这片青石铺成的小巷,整洁而古朴,宁静而寂寥,它就像一位冷眼旁观的哲人,默默注视着这里的生离死别,这里的爱恨情仇。秋风吹来,一片片落叶随风飘下,金黄色的硕果正挂满枝头,再次回眸这片幽静的小村庄,内心充满感动,也许这种大爱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寻!

    梦桐于2014年9月22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