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作总结
文章内容页

县扶贫办xx期间扶贫工作总结

  • 作者: 励志文章
  • 来源: 励志故事
  • 发表于2017-09-23 13:51:00
  • 被阅读
  • 县扶贫办xx期间扶贫工作总结_县扶贫办xx期间扶贫工作要点

    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悉心指导下,按照“坚持一个中心,围绕二个重点,做到五个结合”的总体要求,以促进贫困群众脱贫、改善贫困地区面貌为目标,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办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648.3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01个,修建26条59.1公里的水泥公路,解决了21453人的饮水问题,有

    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脱贫至富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8个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从952.25元提升到1738.75,比上年增长82%。而且我县扶贫工作连续三年获全市扶贫系统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注重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制订扶贫开发规划。制订扶贫开发规划是做好整村推进的基础,做好规划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xx”期间,我县有8个扶贫重点村,辖有69个自然村,共有2346户、9584人,其中贫困人口4557人,有23个自然村未通公路,有44个自然村未通有线电视和广播,有34个自然村未通电话,有3858人存在饮水困难。绝大多数自然村分布在崇山峻岭中,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为扎实开展好8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我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资溪县“xx”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对8个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及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在“xx”规划期间,我县总共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64万元。

    2、注重结合新村建设,扎实推进整村扶贫工作。以来,我县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五新一好”的目标,着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扎实推进整村扶贫开发工作。一是突出生态特色。建设中紧密结合资溪山区地形和良好生态环境,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着力打造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富有乡村气息的生态型新农村。二是坚持因村制宜。在开展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针对区域差别、生态类型和农民生产习惯等不同,区分为生态服务型、生态旅游型,生态庄园型、生态产业型和生态社区型等5种类型新农村,实行分类指导、科学实施。三是构建长效机制。专门对理事会成员进行政策、法律和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并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运作机制,如指导示范点理事会建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通报制度、村民建议办理反馈制度、村民自我管理和服务机制等,并以“卫生放庭院”、“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评比竞赛活动为载体,通过理事会定期巡查、户主民主评议等办法来组织实施,使生态型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到目前为止,贫困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共投入资金514万元,硬化进村路及村内主干道8700米,硬化入户路7300余米,新引山泉水10座,受益农户1011户,落实沼气项目67个。以来8个重点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的试点村已成为全县先进示范点,如三江村的熊家村小组被评为风光自然村、卫生村,初居村的安德村小组被评为环境整治先进自然村、生态村。

    3、注重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格局。以来,我县积极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五大产业”目标任务,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增值主导产业。通过对各重点村进行了深入调查摸底,根据各地资源情况、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县场需求,确定一批无公害农产品项目作为重点村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并逐村安排落实好生产、扶贫项目资金。如多种渠道筹集10万元扶持里木村建立烤烟基地200亩,每亩年纯收入达1600多元,村民因此人均增收400余元,烤烟已成为里木村、翁源村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三江村和下长兴村以生猪、吊瓜为主导产业;初居村以巴西蘑菇为主导产业。二是切实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结合林改,加大毛竹产业扶持力度,使自生自灭的山林,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如港东村、榨村有万余亩毛竹资源,因交通问题不便,有80%的毛竹资源没有得到开发,通过扶贫修路项目实施后,丰富的毛竹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村民因此人无增收300余元。

    4、注重特色产业培训,引导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扶贫必先扶智,治标先治本。我县紧紧围绕面包特色产业,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依托省级扶贫培训基地全龙面包培训学校和市级扶贫培训基建生艺术蛋糕培训学校,积极开展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增强村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在全力打造扶贫开发重点村农民职业技能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同时,整合了有关部门的扶助资金,对参加培训的重点扶贫村贫。

    县扶贫办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

    一、年度扶贫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县扶贫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市办决策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村增收、户脱贫”核心目标,以“六个精准”为突破口,全面实施1+n+m+1推进方略,大力推进产业、就业、党建、企业、金融、旅游、孝老、医疗、教育、危改等十大扶(《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_观将改革进行到底有感)贫工程,初步走出一条“一村多业、一户多策、一人多岗、多人帮扶”的**特色内源式产业脱贫路子。20xx年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7027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资金4705万元,金融扶贫专项资金1071万元,雨露计划、两不愁三保障等保障类资金1251万元。金融扶贫实现全县小额扶贫信贷放款21159.7万元,基础设施贷款4.5亿元,共计完成66159.7万元,完成计划量的175%。强化涉农资金整合,应整合10795万元,实际整合10795万元,整合率100%。持续加大县级资金投入,在20xx年度投入210万专项资金基础上,20xx年度投入2750万元,增长13.1倍。20xx年扶贫产业项目共187个,其中上级资金投入项目119个,完工率100%;县级安排725万元产业项目资金实施了68个项目,完工率100%。20xx年全县农村贫困户23633户、贫困人口3836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度脱贫任务计划数量16340,20xx年度共实现11240户20xx0名贫困人口(含自然死亡927人)脱贫,减少计划完成率为123%;新识别90户169人,返贫29户43人;14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其中省定贫困村8个,市级库区贫困村6个。顺利通过市扶贫领导小组动态调整验收,精准识别率和精准退出率均达到100%。圆满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主要做法如下:

    (一)狠抓“六个关键”,构建大扶贫格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群众主动和社会参与的共同作用,整合财政资本、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狠抓“六个关键”,统筹协调,构建大扶贫格局。一是狠抓“党政领导”这个“关键少数”。成立了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31名县级领导干部包镇帮村,深入基层一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工作短板,破解瓶颈制约,开展全覆盖蹲点督导。二是狠抓“行业部门”这个“关键力量”。设立由32名精干力量组成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50个成员单位组成,其中18个牵头行业部门,分别设立专职扶贫机构,配备专职人员40名。编制了18个行业扶贫实施方案,确定了通过行业扶贫可实现年度脱贫任务7000余户,9000余人。完善落实责任清单和对接清单“两份清单”,抓细抓实扶贫措施会商台账和项目进度台账“两个台账”,整合扶贫资源,形成攻坚合力。三是狠抓“三级网格”这个“关键载体”。构建镇村干部、包村第一书记、联户机关干部“三级网格”,14个镇街(园区)和584个自然村均成立了扶贫办和驻村工作队,专兼职人员1852人,172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7387名机关干部包扶联系贫困户,实现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帮包全覆盖。四是狠抓“贫困群众”这个“关键主体”。通过耐心扶志气、专心扶技能、决心扶教育“三心行动”,

    做好扶贫与扶志、扶富、扶智、扶能结合工作。利用宣传广播“村村响”、《致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形式,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真正意义上断穷根、富长久。五是狠抓“社会帮扶”这个“关键补充”。党委政府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企业、社会群团组织为脱贫攻坚出力献策,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大力实施“纳税百强企业扶贫”工程,引导纳税百万以上的百余家企业与无第一书记驻派的重点插花村开展结对帮扶,实现互惠共赢。六是狠抓“资金整合”这个“关键保障”。在省、市两级拨付的专项扶贫资金基础上,逐年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县级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xx年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7027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资金4705万元,金融扶贫专项资金1071万元,雨露计划、两不愁三保障等保障类资金1251万元。金融扶贫实现全县小额扶贫信贷放款21159.7万元,基础设施贷款4.5亿元,共计完成66159.7万元,完成计划量的175%。强化涉农资金整合,应整合10795万元,实际整合10795万元,整合率100%。

    (二)创新“六个机制”,探索长效管理模式。着眼村集体持续增收、贫困户持久受益,积极探索贫困人口精准动态管理、涉农资金整合管理、扶贫资产管护、资产收益分配等办法,加大宣传督导考核力度,探索建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按照“总量控制、进出平衡”的原则,做好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和贫困退出等工作,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公开透明,实事求是,实现20xx年11240户20xx0名贫困人口(含自然死亡927人)脱贫,2017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确保贫困退出、纳入结果经得起上级的考核和历史实践的检验。二是建立“五主五包”工作责任制。党委政府负总责,党政一把手履行主抓责任、第一书记履行主帮责任、村级履行主推责任、社会履行主扶责任、贫困户履行主体责任,县领导包镇、部门镇街包村、重点企业帮村、机关干部联户、村党员干部包人,做到帮扶工作广参与、全覆盖。三是建立“一证一书一合同”资产管护机制。按照“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处置权、监管权‘五权分离’”的原则,通过产权登记证(包括项目名称、产权代码、法定代表人、登记时间、经营场所、资金来源、发证机关及日期等内容)明确资产所有权与监管权,通过签订帮扶协议书明确贫困户受益权,通过签订经营合同明确产业项目经营权。四是建立“一带一晒一平台”资金整合使用机制。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集中连片“两不变一集中”的原则,通过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计划,引领打造重点产业带,在全县范围形成区域扶持特色,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推进政务公开,加大审计和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考核,保证资金阳光操作;以贫困村和重点插花村为主要投向平台方向,项目选择上集中连片,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五是建立舆论宣传推动机制。20xx年,先后召开了10次高规格、大规模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半年现场观摩会,打造了一大批脱贫攻坚示范点,收到了“点亮一盏灯,照耀一大片”的效果。制定印发了《**县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宣传方案》、《**县扶贫宣传工作统计评价办法》等文件;各部门、镇街配备信息联络员和专职负责人,构建扶贫宣传网络;印发了《致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在全县所有自然村利用村宣传大喇叭滚动播放宣传,实现“村村响、人人晓”;在县电视台开设专栏,对14个镇街园区、18个责任单位一把手进行电视专访;积极对接上级媒体,邀请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深入挖掘扶贫亮点、经验做法,主动发声。20xx年共印发县扶贫攻坚简报31期,发布1500余条信息,其中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发表信息报道150多篇,包括《农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12篇、省级媒体71篇,在沂蒙扶贫攻坚平台扶贫圈发送重要信息209篇,市扶贫开发工作简报采用6篇六是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制定了《**县脱贫攻坚工作督导检查办法》,建立了定期巡查、随机抽查、全面督查“三位一体”的督导检查机制。制定了《**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通过全员全域全过程立体式多层次考核,切实发挥了督导考核的“指挥棒”和“杀威棒”作用。今年以来共组织14次全县层面的考核,印发了14期通报。制定了《**县精准扶贫工作督查问责办法》,压实责任,调动各级攻坚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整体工作开展。

    (三)实施“十大工程”,走内源式脱贫路子。一是按照“一镇多业、一村多品,因地制宜、四轮驱动”的工作思路,实施产业扶贫工程,打造高效特色产业名片。强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路径管理安排项目资金;加强资金监管。20xx年上级共下达我县扶贫资金4277.6万元,县级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550万元。注重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编报了贫困村三年产业规划和扶贫项目库,制发了《扶贫产业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9项管理制度,召开了11余次扶贫产业项目管理培训会和推进会。20xx年共安排了119个扶贫产业项目,项目完工率100%。二是按照“围绕企业、实现就业,围绕项目、实现创业,围绕需求、开展培训”的工作思路,实施就业扶贫工程,打造农村生产车间名片。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突破口、以扶贫车间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以乡村能人为抓手、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实现就业脱贫工程。目前,已在村级设立扶贫加工点300余处,从业人员达到2万余名,涵盖贫困群众3000余名,每人每天可以有20―50元的收入。三是按照“村级党组织+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思路,实施党建扶贫工程,打造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名片。村级党组织、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一书记、结亲连心干部5支攻坚力量,富民大院、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产品交易市场5个共建项目,土地托管服务、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加入合作社、农资农机农技农产品购销服务5种帮扶模式,通过政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相互合作,部门资源、政策资源、第一书记组织资源相互整合,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农业资本相互融合,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一村多业、一户多策、一人多岗,实现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等多方共赢的目标,突出**地方特色。全县已在228个农村社区实施“村社共建”项目456个,建设富民大院369个,通过出租房屋、土地、入股分红、创新经营,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7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3亿元,共辐射带动20xx余户、3000余名贫困群众。其中,参与扶贫的合作社71个,带动贫困户981户;参与扶贫的家庭农场35个,带动贫困户285户。县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专项资金、各镇街配套不少于30万元用于支持共建项目,每年给予土地建设指标60亩。四是按照“一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多企帮一村”的工作思路,实施企业扶贫工程,打造企业帮扶贫困村名片。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为主要方式,动员全县民营企业帮扶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县里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倾斜,设立了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同时帮助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办理房产证10万平方米,形成了企业帮扶村户、党委政府帮扶企业的双帮双扶。目前参与扶贫的企业210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4522人,纳税百万企业结对帮扶的村数112个。五是按照“落实‘两个优惠’,强化‘三项服务’,依托‘两个带动’,因户制宜帮扶”的工作思路,实施金融扶贫工程,打造惠农资金政策名片。今年共放款21159.7万元,其中富民农户贷发放1043户,5839.7万元;富民生产贷31个,15320万元。基础设施贷款45000万元,共计完成66159.7万元,完成计划量的175%。六是按照“源头防、中端治、末端兜”的工作思路,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打造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名片。千名医师进农户,落实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特殊人群精准救助,分级管理贫困人群,改善村居医疗条件,对40个不达标的贫困村卫生室改扩建、新建,实现贫困村规范化卫生室全覆盖,并按每800名农村人口一名乡医,配齐配强乡医队伍,着力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今年共救助贫困人口8000余人,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七是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工作思路,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打造教育拔穷根名片。开展“雨露计划”,上级安排45.6万元的资金,按照每人3000元的标准,预计扶持14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进行教育试点,进一步完善从小学至大学阶段贫困户子女救助帮扶全覆盖,切实阻断代际传递。今年共资助贫困学生6107人,投入资金470万元。八是按照“全域旅游、彰显特色、科学规划、联动帮扶、提升档次”的工作思路,实施旅游扶贫工程,打造乡村旅游扶贫名片。依托古村落、田园风光以及传统乡村文化等资源,促进“农家乐”、果菜采摘、休闲养生等业态发展,目前实施乡村旅游的村数7个,带动贫困户515户。九是按照“基金引领、协议赡养、奖补激励”的工作思路,实施孝老扶贫工程,打造孝善养老名片。目前已有486个村开展了孝老扶贫,筹集资金总额2937万元,其中子女自愿缴纳孝老资金2099万元,爱心捐款305万元,县乡设立孝善养老基金533万元,实现所有xx岁以上贫困人口全年全覆盖。十是按照“能修尽修、能建则建,优先帮扶、有所侧重”的工作思路,实施危改扶贫工程,打造农村安居扶贫名片。目前贫困户危房改造439户,补助资金520万元。此外,两不愁三保障试点工作在**镇和**镇共计投入460万元,实现贫困户子女教育救助帮扶全覆盖、医疗保障全覆盖,住房安全有保障;交通扶贫投入资金1150万元,新建改造重点村道路32公里;水利扶贫解决饮水安全问题重点村数5个,投入资金150万元。

    (四)狠抓队伍建设,增强全办工作活力提升攻坚效能。一是廉政建设方面,从细节入手加强廉政建设,制定了《廉政建设实施方案》、《警示教育实施方案》,并采取接受经色教育、案例警示、道德讲堂等方式,使干部职工在耳濡目染中筑牢思想防线;积极健全防范机制,制定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管理暂行办法》等资金管理制度,对项目编制、资金审批、实施等有关事项作出明确具体的权责规定,形成用制度管钱、管事、管人的良好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二是积极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县委“两学一做”活动统一部署要求,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实行“一把手”率先垂范,层层抓好落实,高标准、严要求开展督导检查。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积极开展自选动作。三是转变作风方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全年全办未有一例违规违纪现象发现。四是联系群众方面,积极开展“三问三清”联系贫困户和全办机关干部“结亲连心”活动,与**镇有关村交朋友、结亲戚,积极入户对接走访,宣传政策、了解诉求,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存在的问题

    前期,虽然我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扶贫队伍方面,集中攻坚时期的特殊性,扶贫办现有人员三分之二以上为其他县直单位抽调人员,由于机制不稳、利益导向不明确,工资福利待遇、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补偿,但扶贫工作责任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急,靠“5+2”、“白加黑”加班加点,高强度、超负荷工作,造成了队伍人心不稳,甚至有厌战情绪,不利于扶贫工作正常开展。

    三、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办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扶贫工作精神,紧紧围绕“村增收、户脱贫”这一核心目标,坚定不移的走内源式产业脱贫路子,确保全面完成脱贫任务。一是继续实施“十大扶贫工程”。以“六个精准”为突破口,以党建扶贫为先导、富民大院为载体、金融扶贫为撬板、产业就业扶贫为主向、旅游扶贫为特色、电商扶贫为潜力、光伏扶贫为补充、孝老扶贫为基础、医疗扶贫为保障、危改扶贫为重点,持续开展十大脱贫工程。二是狠抓“一村多业、一户多策、一人多岗、多人帮扶”的帮扶模式。持续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项目、富民大院、孝老扶贫、金融扶贫”四个全覆盖工程。三是突出“党建扶贫”地方特色。在20xx年创新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拓展共建领域,制定标准规范,全面提升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抓好“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建设。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实现村集体持续增收、贫困户持久受益。积极探索建立资源资产保值增值机制、扶贫资金民主管理机制、扶贫收益滚动使用机制、督导考核机制,切实防止出现脱贫成效不稳、贫困群众易返贫、扶贫资产易流失等问题。

    阅读拓展:

    县扶贫办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20xx年度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在省州扶贫办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扶贫开发政策,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20xx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及20xx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完成情况。

    按照##州扶贫开发千村推进五年行动规划,我县20xx年实施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的9个行政村是:博南镇胜泉村,龙街镇古富村、田心村,厂街乡义路村、界面村,杉阳镇兴隆村,北斗乡栗树坪村,水泄乡咱咧村、水泄村,共涉及6个乡镇,9个村委会,117个村民小组,94个自然村,4405户农户,17330人。

    在省州党委、政府和省州扶贫办以及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创新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严格按照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复的项目计划,超前谋划,及早行动,抓住冬春农闲的有利时机,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迅速掀起“866”项目建设高潮,形成了上下齐抓“866”,家家户户齐干“8个有”的良好局面,“866”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农户“8有”建设全面完成,自然村和行政村两个“6有”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预计x月底前可全面结束。载止目前,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是:

    1、农户“8有”项目实施情况。计划新建民居地震安居房20户20xx平方米,完成269户26900平方米,分别占计划的1345%;计划改造民居地震安居房175户17500平方米,完成211户21100平方米,分别占计划的121%;计划硬化院心2330户,完成2330户,占计划的100%;计划墙体粉刷3300户330000平方米,完成3842户535700平方米,分别占计划的116%和162%;计划新建沼气池和节能灶1756口,完1908口,占计划的108%;计划新建小水窖(池)427个口,完成461口,占计划的108%;计划新建卫生厕2615间(其中公厕4间),完成2641间(其中公厕6间),占计划的101%;计划新建卫生厩1953间32110平方米,完成2150间36861平方米,分别占计划的110%和115%;计划发展经济林果22303亩(其中泡核桃20184亩),完成26448亩(其中泡核桃24275亩),占计划的119%;计划肉牛冻精改良820头,完成806头,占计划的98%;计划发展生猪养殖2517头,完成1273头,占计划的51%;计划购买基础母牛490头,完成440头,占计划的90%;购买良种山羊500只,完成200只,占计划的40%;计划猪改良产仔1878窝,完成1559窝,占计划的83%;计划改造中低产田地960亩,完成520亩,占计划的54%;计划新修沟渠15千米,完成4.14千米,占计划的28%;计划新建人饮工程28件,管道60.9千米,完成23件53.01千米,分别占计划的82%和87%;计划新建人饮水池25个,完成25个,占计划的100%。

    2、自然村“6有”项目实施情况。计划新修村组简易公路16条49.1千米,完成23条61.5千米,分别占计划的144%和125%;计划维修改造村组公路15条124.74千米,完成38条125.80千米,分别占计划的253%和101%;计划新修村内弹石路8条,完成6条,占计划的75%;计划新修水泥路31条51417平方米,完成59条55594平方米,分别占计划的190%和108%;计划新建桥涵1座,完成1座,占计划的100%;计划新建高压线3条3千米,完成3条3千米,占计划的100%;计划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650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520人次,完成实用技术培训6146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734人次,分别占计划的109%和141%;计划新建标志碑9座,完成18座,占计划的200%。

    3、行政村“6有”项目实施情况。计划村完小危房改造6所,完成6所,占计划的100%;计划新建和改造村文化室540平方米,完成385平方米,占计划的71%;计划新建“两委”办公房290平方米,完成613平方米,占计划的211%;计划改造村“两委”办公房580平方米,完成604平方米,占计划的104%;计划新建和改造村兽医室160平方米,完成205平方米,占计划的128%;超计划完成村卫生室新建40平方米和村民议事点建设5个。

    4、资金就位及完成投资情况。20xx年9个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村计划投资2749.08万元,就位4463.17万元,占计划的162%,实际完成投资4487.87万元,占计划的163%,其中:中央及省级专项扶贫补助资金计划405万元,就位495万元,就位率122%;州级补助资金计划291万元,就位291万元,就位率100%;县级补助资金计划258万元,就位258万元,就位率100%;财政扶贫贴息贷款计划30万元,实际完成贷款405万元,就位率1350%;部门整合资金计划676.38万元,就位61xx万元,就位率91%;群众投工投劳自筹资金计划1088.7万元,已投入2395.52万元,就位率220%,社会帮扶资金就位5.5万元。

    (二)龙门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龙门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工作规划期限为三年,其中:20xx年度实施计划已经通过县试点工作领导组审批,该计划涉及5个大项目46个小项目,计划投入资金3706.26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2374.56万元,财政资金90.7万元,农户自筹992万元,信贷资金249万元。截止目前,项目资金到位3075.8万元,占计划的83%,其中:部门整合资金1943.9万元,占计划的82%;财政资金85.2万元,占计划的94%;农户自筹809.7万元,占计划的82%;信贷资金237万元,占计划的95%。项目建设完成情况是:完成泡核桃种植和抚育16000亩、万亩泡核桃示范基地碑1块、种植生态茶930亩、改造低产茶园200亩、万亩生态茶示范基地碑1块、新建青贮窖150立方米、畜厩改造300平方米、种植牧草65亩、开展畜牧养殖技术培训1100人次、种植地膜包谷1333亩、创建水稻高产示范样板20xx亩、茶粮和粮粮间种237亩、新建沼气池200口、完成龙门乡中心完小教学楼主体工程、龙门中学宿舍楼主体工程、完成龙门司法所办公楼两层封顶、完成龙门卫生院住院楼主体工程、完成李子树村委会办公楼240平方米、购置龙门卫生院及各村卫生室设备项目,新建三面光沟37.6千米、新建机耕路8.3千米、人畜饮水管道111.537千米、水窖4个、坡改梯930亩,完成水泥硬化路1千米,龙门村片区综合开发完成青瓦白墙2.5万平方米,自然村道路硬化3条600米、新建节能灶262口、完成大麦地沟渠硬化2条、人畜分离、庭院美化硬化完成10户,改水改厕完成10户,安居房1幢、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幢二层封顶,完成劳动力培训550人次、转移劳动力100人、整乡推进标志碑1块。

    (三)杉阳地区综合扶贫开发工作起步良好。根据杉阳地区综合扶贫开发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及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办指导杉阳镇于20xx年x月底完成了杉阳地区综合扶贫开发项目规划,并广泛征求县分管领导和相关单位的意见,规划于7月中旬完善结束,并上报县人民政府。

    规划目标:结合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围绕“解放思想是动力、发展产业是核心、改善条件是关键、生态建设是重点、社会和谐是保障、提升素质是基础”的工作思路,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法,用三年时间,通过“干部引导,群众参与,整合资金,项目扶持,统筹兼顾,综合扶贫”的方式,到20xx年,全镇实现基础产业培植壮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群众素质显著提高,基本保障更加健全,干部队伍不断加强,公共财力明显增强,发展观念有突破性转变,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的目标。

    规划建设时限三年,即:20xx年―20xx年,规划建设五个建设项目,主要是: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基本队伍。项目概算总投资89604.33万元,其中省补助资金77.7万元,州补助资金269.7万元,县补助资金92.38万元,部门整合资金78303.77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760.78万元,信贷资金6100万元。

    目前,20xx年的项目正在实施,项目进展顺利,起步良好。

    (四)厂街乡岩北村“中间村”示范点建设已启动实施。

    按照州委、州政府“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部署和***县第x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积极探索在岩北等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促进‘中间村’加快发展”的具体要求,我办20xx年x月指导厂街乡完成了岩北村“中间村”示范点建设规划

    规划目标:争取国家、省、州、县项目和资金支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利用两年时间,把岩北建设成为全县乃至全州、全省有名的生态文明示范村、特色产业示范村、村容整洁示范村、社会和谐示范村和党建工作示范村,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岩北村“中间村”建设时限规划三年,即:20xx年x月―20xx年x月,规划九个建设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农户住宅环境改造、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谐岩北建设、村庄规划、科技培训。规划总投资1556万元,其中:州级财政补助682万元,县级财政补助3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02.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551.5万元,信贷资金90万元。

    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启动实施,项目进展顺利。

    (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作稳步推进。

    20xx年以工代赈国债资金易地搬迁项目涉及龙街镇龙街村小堆子搬迁点及杉阳镇岩洞村马沙坝插花安置工程,其中:龙街村小堆子搬迁点计划搬迁农户25户128人,杉阳镇岩洞村马沙坝插花安置工程计划搬迁农户40户189人。计划投资203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补助投资121万元,群众自筹82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45万元,占计划的71.4%。其中:完成国家投资95万元,占计划121万元的78.5%。杉阳镇岩洞村马沙坝插花安置工程已经全面完成;龙街村小堆子搬迁点正在实施当中,预计年内完成易地搬迁工作。

    (六)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20xx年争取到100万元项目资金,分别在龙门乡大坪坦、大龙午,博南镇青羊厂、卓潘,北斗乡梅花等5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实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国家级试点项目,全县试点村民小组有农户474户,参互农户378户,占试点村民小组农户总数的80%;互助资金总额达到109.45万元,其中农户自筹入互资金9.45万元,国家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全县发放互助资金贷款250户,占参互户的66%;发放互助资金贷款104.48万元,占试点村互助资金总额的95%;户均发放贷款0.4179万元,其中最高借款额1万元,最低借款额0.1万元。在借出的资金中:贷款投向种植业200户,发放资金87.68万元;投向养殖业50万元,发放资金16.8万元。

    20xx年向上级争取到项目资金50万元,增加四个村8个试点小组,分别是:大坪坦村2个小组,投入资金10万元;胜泉村2个小组,投入资金16万元;苏屯村2个小组,投入资金14万元;七屯村2个小组,投入资金10万元;用于发展产业。20xx年1x月发放50万元互助资金,20xx年1x月期满后,将进行回收。参互农户通过互助资金扶持,户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增收100元以上。我县的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省州扶贫办的好评,省内外先后有17家扶贫部门到我县参观学习,成为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又一新亮点。

    (七)、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项目促农增收。20xx年x月争取350万元的小额信贷资金,目前,350万元已经全部发放结束,项目已经通过县级验收,正在等待州级验收。

    20xx年9月争取650万元的小额信贷资金,目前,正在协调信用联社,准备发放贷款。小额信贷资金的发放,真正使贫困农户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农民增收。

    (八)其它扶贫工作进展顺利。

    1、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实效。20xx年向上级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20万元,计划转移培训就业400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共六期468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375人,其余93人由培训学校发给学员培训合格证;转移输出468人,项目已经通过州级验收。

    20xx年向上级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116万元,计划转移培训就业700人,开展引导性培训3000人,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之中,进展顺利。

    2、产业扶贫工作初建成效。20xx年向上级争取50万元项目资金,在杉阳镇实施种植特色经济林果1100亩(石榴880亩、黑腰枣120亩、黄金梨100亩)和博南镇种植特色经济林果(冬桃140亩、黄金梨60亩)的产业发展项目。目前,项目已经通过县级验收。该项目的实施,坝区乡镇产业结构调整难的问题将得到逐步解决。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实行高位推动,为整村推进提供组织保证。强化组织领导,切实解决好“由谁组织”和“由谁落实”的问题。为确保“866”工程的顺利实施,县委、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协调领导组,并实行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项目实施村制度。从州、县机关中选派优秀年轻副科干部到每一个项目实施乡镇、村,任挂职副乡镇长、驻村工作组长,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涉及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由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直接挂钩联系项目实施村。在项目实施中,实行扶贫项目廉政承诺制和项目实施绩效责任制,落实项目廉政责任和项目实施责任。在具体工作中,将农户“8个有”项目实施计划书面通知到户,列出每家每户实施项目的任务完成时间表,并对应到县、乡镇、村三级工作队员上,明确责任,实行个人包保,一抓到底。强化专项督查,由县委、政府领导带队,组织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和县扶贫办定期不定期深入到项目实施乡镇、村、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加快千村扶贫开发建设进度,7月20日,县人民政府再次召开全县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现场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二)发展特色产业,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撑。

    牢牢扭住生产发展这个中心,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培植摆在扶贫开发工作的首要位置,把核桃、烤烟、肉牛和黑山羊、蚕桑、生态茶、红豆杉、冬桃等作为全县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培植。按照全县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围绕人均有1头商品畜出售,人均有1亩400公斤以上的高稳产农田地和人均有1亩特色经济林果的要求,9个扶贫村从各自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出发,按照种养结合、长短互补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家家户户都培植起支柱产业,大大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如:博南镇胜泉村在千村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思路和举措,按照“五个一”的思路,即:种好“一棵菜”、栽好“一棵烟”、养好“一头猪”、育好“一棵苗”、转移“一批劳动力”积极破解坝区村无支柱产业、群众增收困难的难题。可以说,胜泉村是我县坝区村破改产业结构调整难的示范典型;是我县坝区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典型。又如:龙街镇古富村在千村扶贫工作中,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出特色、出亮点、出经验、出典型。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迤古自然村实现了村容整洁、家家户户有青瓦白墙的安居房、有硬化院心和进户水泥路、有卫生厕和卫生厩、有节能灶和自来水、有增收致户的好产业的目标。村内新建了致户路、富民路;新建了群众文化广场。可以说,古富村是我县乃致全州山区村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自20xx年以来,先后有省内外20多家部门到此参观学习,得到了省州领导的赞扬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三)夯实基础设施,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着力改善贫困面貌,切实解决好“扶什么”和“怎样扶”的问题。突出“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和项目直接到户”这个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农户、自然村、行政村的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和谐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确定扶持项目,确保了规划项目全部落实到户、到组,实现了家家户户受益。通过“866”工程的实施,9个千村实施村家家户户都有了能抗御6级以上地震的安居房,有了卫生厕、卫生厩、小水窖(池),3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了通公路,部分自然村通了水泥硬化路,村容村貌大为改善,发展的基础后劲得到增强。项目建成后,由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制定相应的村规民约和项目后续管理办法、承包管理责任状等,保证项目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四)整合各方资源,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加大资金整合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好“钱从哪里来”和“投到哪里去”的问题。县委、政府在县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把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县级配套资金258万元足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资金筹措。一是统一规划,集中整合,投入使用。县人民政府专门召开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整合资金任务确定会议,将整合资金的任务下达到相关部门,并与部门签订了责任状,做到资金、任务、责任、权力“四到位”,目前部门整合资金已达93%,好于往年。二是在资金筹措上,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要求,充分整合各种项目资源。把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建设项目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将贴息贷款资金重点投放到项目实施村、组的农户。三是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整合力度。由涉及资金整合的部门对照项目实施村的“866”项目规划,最大限度地将资金整合到实施村的建设项目上。四是强化资金管理。按照《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的原则,严格扶贫资金管理,认真执行资金预拨报账制,实行行政效能监察制度,确保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开展前,审计局对工程项目进行事前审计,详细测算工程量及预算是否符合标准;每年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审计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对千村实施村进行了资金审计,加强资金管理。

    (五)抓管理活机制,为巩固扶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把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和农民广泛参与结合起来,把实施“866”工程从“要我干”真正转变为“我要干”,切实解决好“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对需要建设什么项目,怎么建设都由村民按照“一事一议”的程序,在认真讨论、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决策,由群众说了算,一旦建设项目确定后由群众自己组织实施,使群众真正成为了建设的主体。对农户“8有”项目数量、建设内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以及自然村、行政村“6有”项目资金使用和物资发放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在公益事业项目建设中,按“一事一议”的原则,制定公益事业筹资方案,一方面对所筹资金的使用坚持由乡镇财政所统一建账、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并成立民主监督小组,对“一事一议”运作的全过程及后续工作进行监督、评议;另一方面认真完善一事一议筹资项目预算、决算和审计监督制度,无论工程大小,手续必须齐全完备,并在经过上级审计的基础上,将筹资的提取使用、项目建设和落实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

    (六)加强组织建设,为和谐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在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中,我们坚持从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入手,围绕群众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选好配强村级“两委”班子,把综合素质、感召力、事业心“三强”的农民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把愿服务、会服务、能服务的农民吸纳到农村党员队伍中来,着力提高村党支部的领导能力,增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项目建设中,充分调动村民小组长的积极性,注重发挥村民小组长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家扶贫政策的宣传作用、产业培植的示范作用和公益事业建设中矛盾纠纷的调解作用,真正促进了干群融洽、邻里和谐、互帮互助、健康文明新村风的形成,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享受到了村内发展的成果。

    三、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我县是全国592个重点贫困县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受近几年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因灾、因病、因教育消费等原因返贫发生率在不断上升,按照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新贫困标准统计,目前全县有贫困人口4.55万人,扶贫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大。

    (二)资金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各级财政投入到扶贫开发的资金十分有限,资金整合难度大。。

    (三)整村推进村基础设施薄弱。近几年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每个项目只是15万元资金,主要解决贫困群众温饱最直接相关的生产性项目,未全面涉及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的建设,加之整村推进项目的自然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建设薄弱,难以达到整村推进的目标,严重影响到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据调查,在我县受自然条件影响,要基本达到整村推进的目的,一个重点扶持村建设至少需要40万元的资金投入。

    (四)扶贫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机构运转困难。在严峻的贫困现状面前,我们积极主动与上级扶贫部门沟通,不断创新扶贫工作的思路,加大扶贫工作的力度,工作得到了上级扶贫部门的肯定,但工作经费不足,一直是扶贫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五)社会化服务不到位。目前我县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还远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体系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多数只停留在一些简单的技术示范、推广服务上,而在资金融通、信息咨询、市场开拓、培育龙头、中介服务等方面严重欠缺。

    四、20xx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任务。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办将继续扎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认真学习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把中央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强化责任心、事业感;三是继续抓好20xx年度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任务的完成及龙门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年内组织完成县级验收;四是继续抓好150万元的贫困地区农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五是继续抓好小额信贷工作;六是做好20xx年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力度,强化引导性培训,用活用好资金,积极向上争取20xx年的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七是积极向上争取产业扶贫项目;八是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实施好杉阳地区扶贫综合片区开发项目和厂街乡岩北村“中间村”建设示范点项目的实施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充分发挥好扶贫办的职能作用;九是扎实抓好我县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等社会扶贫工作;十是扎实抓好20xx年实施的九个千推村的项目规划,按时上报20xx年我县千村项目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十一是超前谋划,科学合理的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十二是完成好县委、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围绕工作重点,抓好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按照中央、省、州的要求,坚持以贫困户为基础,以贫困村为单元,切实搞好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作。一集中财力,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整合,保证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贫困群众长期受益,贫困村稳定脱贫。二是围绕“866”建设目标,项目到村,扶持到户。坚持建设项目直接安排到自然村或村民小组,扶持资金进村入户,扶持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设什么的原则,扶持资金优先保证安居房、人畜饮水、入户通电、沼气池、节能灶、卫生厕、卫生厩、基本农田地及水利设施、产业发展等关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建设项目。三是依靠群众,民主决策,形成合力。农民群众是受益主体,同时也是参与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群众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作用,在确定扶持对象、扶持内容、项目实施及后续管理等方面,发动农户主动参与,重大事项由村民自主决策;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向社会公告、公示,项目确定后,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搞好建设。四是及早部署,及早掀起“866”建设高潮。计划早下达,资金早安排、项目早实施,抓住农闲时节,掀起“866”建设高潮,20xx年x月30日前完成农户8个有建设项目,20xx年x月30日前全面完成“866”项目建设任务。

    3、培训新型农民,加大贫困乡村劳务输出力度。积极稳妥地扩大贫困地区劳务输出,不仅是目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也是促进贫困地区群众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20xx年新型农民培训主要抓两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对劳动者素质的培训,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二积极探索劳务输出的新途径坚持就近转移与跨区域转移相结合,常年转移与季节性转移相结合,走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自愿输出的路子,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广开就业渠道,组织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合理有序流动。

    4、推进小额信贷扶贫,拓宽资金使用覆盖面。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小额信贷资金安全运行,取得效益。对小额信贷还款率低的地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找准问题加以解决。积极探索小额信贷扶贫支持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小额信贷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新方法,努力拓展资金使用的覆盖面,使小额信贷扶贫在新时期的扶贫开发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5、不断探索“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扶贫模式,着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一是在互助小组中构建常规的技术交流推广协会,广泛吸收种植、养殖大户的现有技术和已被运用成熟的引进技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贷款户的一些短、平、快、实的项目,并努力把协会建在产业链上,产业链联在入互的农户上,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互助资金成为中介服务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二是把互助资金试点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民主管理互助资金,逐渐增强村民民主自治意识和诚信意识,增进农户之间的沟通理解,形成互助合作、协同共进的和谐氛围,推进村民自治。三是把互助资金试点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通过互助资金贷款用途调控,重点向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倾斜,进一步扶持泡核桃、蚕桑、冬桃、黄金梨、生态茶种植户和肉牛、黑山羊、生猪养殖户,使互助资金成为推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四是不断完善“互助资金”的运作机制,加强管理、健全机构、明确责任、规范操作程序、强化资金管理、做好监测评估、完善奖惩措施。五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扶持,努力扩大试点面,进一步加快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6、广泛深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继续推进定点挂钩扶贫、对口帮扶工作。按照县委、政府关于开展贫困户结对帮扶和挂钩包村工作的相关要求,实施好全县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和县级各单位挂钩包村工作。通过社会扶贫的广泛开展,把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勤俭持家、奋发努力、热爱劳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脱贫致富路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促进贫困人口增加收入。通过努力,真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局面。

    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党委、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